清晨的社区“口袋公园”
已升腾起蓬勃活力
闲置空地变成
居民身边的“健身乐园”

跟随“十四五”期间

健身资源向社区延伸、向群众贴近的扎实步伐

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
2023年7月16日,人们在成都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2023年5月14日,市民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翠湖园公园打乒乓球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梁德斌摄)截至2024年

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.3亿平方米

较“十三五”末增加11.31亿平方米

群众健身更加方便

城市空间的每一寸“边角料”
都藏着全民健身的新可能

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、商场屋顶的广阔平台、河岸绿地的绿色步道
通过“见缝插针”的改造
曾被忽略的城市“边角余料”

蜕变为服务全民健身的“金角银边”

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不断完善

健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
大型体育赛事场馆面向公众开放

“十四五”期间
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从2021年的2.41平方米

增加到2024年的3.0平方米
“出门能运动,下楼可健身”
“10分钟健身圈”织进了
百姓的日常生活里
2024年9月21日,居民们在宁阳县城区一处体育公园内运动(无人机照片)。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这是2024年5月5日拍摄的悦动辰星体育乐园一景(无人机照片)。悦动辰星体育乐园原是天津油漆厂搬迁后留下的闲置厂房,天津市北辰区引进专业公司对老旧厂房进行提升改造,盘活存量资产,老厂房变身成为潮流运动基地。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2024年11月23日,在国家速滑馆,参加2024年京津冀青少年速度滑冰邀请赛的小选手们在赛前热身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与此同时

以数字化、智能化为支撑的科学健身方式
让健身从“粗放式”走向“精准化”
结合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相关内容

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
优化体育公园建设与运营模式
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

如今

体育正以最贴近生活的姿态
在普通人身边扎根
打通“健康中国”的最后一公里

当运动成为日常、健康成为常态

无数个体的活力将汇聚成发展的动能
奏响全民健康与国家富强的和谐乐章
编辑:许雅楠、李莹、丁旭、侯昭康
